南开大学等多所高校布局人工智能赋能人才培养、学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

作者:发布时间:2024-07-03浏览次数:10

南开大学与华为携手发布人工智能赋能人才培养行动计划

“人工智能赋能人才培养行动计划”共分为“AI教育教学篇”“AI技术设施篇”和“AI管理服务篇”。“AI教育教学篇”主要包括三大任务:构建立体化、多层次、全覆盖的人工智能课程体系;搭建全方位人工智能产教融合平台;开展多类型人工智能教育教学研究。

课程体系方面,南开大学打造130余门人工智能课程,实现从“通识基础”到“专业进阶”再到“多元拓展”的渐进式培养模式,提高学生人工智能素养和智能时代终身学习的能力。

产教融合平台方面,在建设南开大学——华为“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的基础上,聚焦信息技术领域,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需求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改革、教学资源建设、师资培训,强化学生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培养。同时,支持师生开展人工智能领域创新创业实践;加强与华为等人工智能头部企业协同合作,共建人工智能人才培养联盟。

教育教学研究方面,建立人工智能教育教学研究机制,成立通识课程、专业课程、交叉课程、产教融合虚拟教研室,聘任首席专家。构建面向所有学生的人工智能通识课程群和面向各学科(专业)学生的人工智能+X学科交叉课程群。系统打造人工智能+微专业及人工智能辅修、辅修学位等多层次人才培养项目,全面促进跨专业学习,推进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

北京邮电大学新增机器人工程专业招生,
全校本科新生接受人工智能通识教育

“机器人工程”专业面向未来智能机器人的发展需要,依托信息科技领域学科优势,深化“新工科”背景下的控制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实施基础与应用并重的培养模式,培养“科学与工程相结合”的高素质学科交叉型人才。

2024年招生入学的本科新生实施全新重构的培养方案,各专业均实施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培养,使得人工智能导论、计算概论、设计思维、领导力与可持续发展等课程成为通识必修课程,且所有专业设置“前沿交叉技术”“Al+专业交叉”两个专业课程群,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共情能力等超越机器的核心竞争能力。

同济大学发布《人工智能赋能学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

同济大学发布《人工智能赋能学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启动八大核心任务,加强人工智能学科建设,系统性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学科创新发展,赋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合作、数字校园等领域实现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提出了“1+N”的人工智能赋能学科创新发展思路,其中,“1”指的是推动人工智能学科发展,“N”是对其他学科和各项工作全面赋能,促进全校学科的整体转型升级。“1”为“N”的赋能提供人工智能理论、方法、技术、工具等支撑,“N”为人工智能提供新场景、新应用,推动人工智能落地见效。“1”和“N”互相赋能,互相促进,互相成就。


(来源:西工大发展规划处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