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财务数据采集信息化为抓手,简化审批流程,创新科研经费报销模式。构建新型科研经费报销组织体系,建立网上预约报销系统、报销票据网上认证系统、自助投递报账系统、物流式报销管理系统等多个以当代先进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管理系统,实现科研经费数据采集信息化。科研人员可通过互联网填写报销单,并提交经费报销资料,即可在网上自主查询跟踪,开展科研经费报销工作,做到费用报销“零排队、无等候”。截至目前,已累计处理报销凭证206563份,切实解决科研经费报销费时、费力等问题。取消科研项目层层管理模式,推行“法人责任制”,确保“法人”和“项目长”在科研经费使用上的话语权。同时,允许项目结题验收后,结余经费由项目团队按规定自主使用,有效激发科研工作者申报和参与科研项目热情。
二、以会计业务处理自动化为抓手,加强内部监督,提升科研经费管理质量。构建新型会计核算组织体系,建立综合账务处理系统、智能凭证处理系统、自动转账处理系统、自动报表处理系统,实现经费核算自动化,解决手工处理会计凭证速度慢、效率低等问题,全面提升科研经费处理效率。建立银校直联无现金支付系统,通过银校一体化自动对账,实现科研劳务酬金、绩效工资实时到账,有效提高项目经费支付结算效率。建立财务档案管理系统,以电子形式存储科研发票凭证、原始票据,实现会计储存、查询业务的便利化和高效化。加强科研经费内部监督体系建设,强化财务处、科研部门、审计监察部门以及二级学院监管联动职能,形成工作合力,由二级学院负责日常监管,审计处进行抽查,形成“监察双保险”,财务处、科研处无条件配合正常监察,切实提高经费监察“潜在强度”,坚决杜绝科研腐败。
三、以财务信息服务智能化为抓手,明确部门职责,优化科研部门管理服务。全面取消传统现场缴费模式,积极探索银行自动批扣、网上自助缴费、智能自助缴费平台等无现金缴费模式,实现财政电子发票全覆盖,现已开具财政电子票据26946份。建立财务查询平台,设置包括“项目查询”“财务信息”“财务文件”等6大版块,科研人员可通过互联网查询个人科研项目到款及经费情况。管理人员可查询部门经费、专项项目到款及经费使用情况。明确职能部门定位,进一步强化财务处和科研处配合、审查等服务性职能,有效减少科研项目经费审批流程,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进一步明确科研项目管理费用,规定各项目管理费百分比,要求二级单位不再提取任何费用,保证科研人员合法所得。
(来源:四川教育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