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本科教育的创造性元素

作者:发布时间:2019-08-23浏览次数:77

什么是“一流本科教育”?一流本科教育的独特表征是培养出创造性人才。创造性人才不仅是为现在做准备,而是为人群、民族的未来发展做准备,为人群和民族未来的生存竞争做准备。并非一流的本科教育,往往会被学生当下就业的需求和眼前目标所局限,使得其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都局限于当下学科范式中,在当下学科范式中对学生反复训练以求熟练。因此可以认为,培养出创造性人才是一流本科教育之所以“一流”的独特表征,而这一独特性又会在教育思想、教学组织模式等方面呈现出“一流”不同于其他本科教育的独特性。

首先,一流本科教育是留白的。留白,是中国艺术、特别是中国画独特的概念。留白,期待留给观看者想象空间,因而并不将画中的空间用形象、色彩填满。留白,英文翻译就是乔布斯的名言“stay hungry, stay foolish”,意为创造性人才必须保持对新知不断的渴望,必须在内心认识到,自己对尚未到来的真知本质上是无知的。留白的反面,在海德格尔看来就是“遮蔽”。

留白,意味着大学学习量、特别是专业课程的学习量不能太大。专业课程的学习量主要学习当下学科范式。如果当下学科范式的学习量太大,学生头脑将会被占满,因而少有想象和创造空间,少有产生自己思想的空间。结合国际比较和中国特殊的政治理论课程学分要求,大学本科毕业应该完成的学习量在120-140学分之间。这样的状态在《老子》中也被强调,例如“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老子》八十一章)。不留白的本科教育,学习量很大,仅仅致力于培养当下学科范式内的熟练的操作者,毕业生可以很快上手工作,但少有创造力,对未来变化的适应能力也不强。

其次,一流本科教育应该有很多小班研讨课(seminar)。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思贝尔斯从哲学角度将教育方法分为三种。一种是训练,这种方法和训练动物相似,教师与学生之间心与心隔离;典型的训练教育模式就是斯金纳的行为主义模式;一种是教育和纪律,教育过程包含有计划的教育环境,相对开放的师生、生生交往,教育过程中人与人精神契合;第三种是存在之交流,在存在之交流过程中,人将自己和他人的命运相联系,身心敞放,相互完全平等,是我与你的对话和敞亮,这样的交流过程中教师的身份被忘记,学生的身份被激发,因而其学生身份也被忘记,学生有着充分的自信和勇气。在雅思贝尔斯看来,与创造性培养相关联的主要是第三种教育方法——存在之交流,这种教育方法是人类得以延续并在生存竞争中保持优势的关键。

如果课程班级规模较大,教师授课形式主要是讲授课(lecture),那么教师只能完成知识体系传授的任务,难以与学生进行存在之交流。大部分情况下,教师甚至都不能叫得上学生的名字。只有在班级规模较小的研讨课中,教师才能与学生实现存在之交流,促进创造性的发展。从这个视角看,班级规模中小班研讨课较多,应该是一流本科教育的独特表征。我们从美国一些高校的班级规模统计中可以看到这一点。

目前,四川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都注意到班级规模是一流本科教育的核心特征,率先从改造教室、建设研讨课教室入手以促进小班研讨课的开展,一些高校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以下是北京大学最新的本科班级规模数据。

小班研讨课较多,是导致一流本科教育成本较高的主要原因。由于成本原因,并不是很多高校都有降低班级规模的经济基础。从这个角度看,一般的高校需要在教学组织中开设“荣誉学院”,为荣誉学院的学生开出一部分具有挑战性的小班研讨课。这是很多高校可以考虑的战略选择。

导师制是一对一、一对二的小班研讨课,这是牛津、剑桥本科教育的核心要素,其成本更加昂贵。

第三,一流本科教育的考试具有一些重要特点。(1)考试试题既有趋同性思维试题,也有发散性思维试题。趋同性思维趋向的考题帮助学生充分了解当下学科范式,但同时这类试题也易于将学生引入范式陷阱。西方医学史中,盖伦(Galen9)的四体液(血液、黏液、黑胆汁、黄胆汁)平衡理论在医学界流行和统治了1500年。我们可以设想,那1500年间的教学、考试如果仅有趋同性思维考试,医学生的思维都将逐步趋同于四体液说,难有突破和创新。发散性思维的试题则鼓励学生寻找新的答案,寻找同一问题更多的答案,这会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成长。2)一流本科教育的考试应该实行试卷返还制。在考试完成、教师批阅完成后,师生见面并有所讨论,促进了师生以考试为情景对学问和生活的“存在之交流”,促进了学生基于考试的反思性学习,这是最为重要的学习,类似围棋比赛后的复盘。3)一流本科教育的考试应该实行考题公开制。学生有创造性,教师也应该有创造性,试题应该在考试之后公开。考题公开对学生而言意味着,学生知道既往的试题,因而能够把握住基本范式,但同时他知道,他考试中将要面对的试题自己以前从未见到过,恰如自己从未遇见的未来。这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态度和心理,其本质朝向创造。4)一流本科教育的考试应该实行综合考试。教学在学分制体系下是分课程教学,但未来当学生面对和解决问题时,他需要综合地运用自己多学科的知识。综合考试就是多门课程教师共同出题,试题包含各课程内容的核心知识和能力,也包含一些题目将多门课程的知识有机融合在一起。综合考试要求学生的思维倾向既是分析的,也是综合的,更加强调综合。如果多门课程教师在开学时决定期末综合考试,教师需要提前研究和改进教学,在自己的课程中先行渗透其他内容,提前引导学生跨越课程分界去思考和解决问题,这意味着综合考试本身又可能引发教学变革。例如,北大物理系2018年秋季学期有三门必修课:原子物理、数学物理方法、理论力学,综合考试就是三门课程的教师共同出题,有时甚至邀请化学、工学、天文等其他领域的教师一起出题,考试时间更长,例如4-6小时。5)一流本科教育的考试评分应该实行等第制。百分制将学生成绩按照100分来划分,评价精细,易引导学生对范式精确和深入地学习,引导学生追求知识的细节准确性从而进入范式陷阱,百分制的过度精确化有着难以克服的内在缺陷。另外,当试题都是趋同性思维试题时,答案按照标准答案判断对错,对错之间界限清晰;但如果试题是发散性思维和挑战性试题时,对错之间界限模糊,教师此时所判断的不是简单的、泾渭分明的对与错,而是学生答案与自己期望之间的迷糊距离,并且需要师生对话去澄清和交流。百分制的趋同性思维试题有标准答案,学生答错就会获得鲜红的“×”并扣分,这是对错误的处罚,久而久之,学生会形成对错误的恐惧。但是,真正的创新者必须面对无数次的错误和失败才有可能获得创造的成功。这是百分制必须向等第制过度的原因,也因此,一流本科教育的考试评价应该是等第制。

一流本科教育还应该具有其他独特表征,例如应该有很多本科生参与科学研究的机会,本科生参与科研应该是一流本科教育的重要课程;一流本科教育中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形成良好的互补关系,促成学生知识结构兼具宽阔与深入,一流本科教育为了促进跨学科专业的发展并提供学生专业选择的广阔空间,其本科教育组织模式应该向住宿学院和本科生院转变等。

  

本文节选自《卢晓东.一流本科教育的创造性元素(J). 重庆高教研究,2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