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竞进 争创一流】西华大学“请进来” 提前谋划招生就业工作

作者:杨明发布时间:2022-04-15浏览次数:10

为对标推进《西华大学“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提出的“实施生源质量提升工程”,借鉴学习四川农业大学招生就业工作好经验做法,4月11日,西华大学邀请四川农业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杜彬处长来校分享了“新高考背景下的专业建设暨川农大招生就业工作探索与实践”报告。校长刘树根,校党委副书记张力,副校长费凌,各学院班子成员及教学办、学工办、系(室)主任,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教务处、校团委等部门科级以上干部,招生与就业处全体人员参加报告会。本次报告会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各学院组织教师在学院会议室同步收看线上视频。

针对什么是“3+1+2”?什么是等级赋分?这种新高考模式共有多少种组合方式?新高考改革对高校有何影响?高校应该如何适应新形势,如何加强一流本科建设和招生就业工作?等系列关注度较高的问题,杜彬老师首先通过图表形式,从建校时间、在校生规模、ESI前1%学科、博士一级学科、硕士一级学科、国家一流专业、省级一流专业、本科生升学率等方面,分析了四川省属主要高校学科建设基本情况,并对省属主要高校近三年在川录取分数线作了对比说明。

“新高考改革将对学校的招生和生源重新进行排位,这给高校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机遇。”杜彬指出,2022年四川进入新高考模式,高校必须高度重视,提前谋划应对策略,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创新招生宣传特别是专业宣传方式。他详细介绍了新高考改革推进情况和改革带来的不分文理科、等级赋分、高校确定选考科目范围、录取实行专业(专业组)平行志愿投档等变化,强调必须打破原有的思维模式,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招生工作。

通过分析新高考改革对高校的影响,杜彬指出今后高校招生将是学校和专业综合实力的竞争,分数线也将由过去的一条变为多条分数线。在此形势下,高校应重点加强学科专业建设,优化专业结构布局,通过专业认证、一流专业建设、一流课程申报等提升专业影响力,并在同一个选考科目范围内建设1-2个优势专业带动其他专业。

“新高考改革后,院系才是主导,职能部门要配合院系把专业建设搞好。”杜彬表示,新高考改革对招生宣传工作也带来了“三个转变”,一是从学校宣传为主转变为“专业+学校”宣传并重,要讲好学校故事,讲好专业特色;二是由职能部门主导转变为“职能部门+院系”主导,需要专家教授共同参与;三是由面向高三考生宣传转变为从高一学生开始进行宣传。他认为,要在传统宣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通过直播、线上宣讲等新媒体招生方式,加大线上线下招生宣传工作力度,加强与中学的深度合作,更有效地发挥招生宣传的效力。

报告会上,杜彬还分享了四川农业大学近年来坚持学校内涵建设为核心,不断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提高生源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就业层次的经验做法。

此次报告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结合国家相关政策、省属高校的基本特点以及新高考改革的基本情况,深刻阐述了当前高等教育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对高等院校发展带来的挑战,对下一步做好新高考改革下学校的招生就业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下一步西华大学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将持续了解高考制度改革,分析改革对专业和招生带来的影响,进一步思考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招生宣传工作;各学院将结合招生政策的改变,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专业特点、生源情况、就业情况等,认真修订专业培养计划,思考专业布局;各职能部门将积极转变机关作风,深入了解实际情况,围绕人才培养这一中心任务,配合学院做好招生宣传与就业工作,对标“十四五”规划,长远对标申博条件指标,从根本上优化生源质量,实现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