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学习与学生发展

作者:发布时间:2019-04-08浏览次数:1426

一、引

服务学习以服务为载体,让学生有目的、有组织地通过参与社会服务进行学习,并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反思其服务经历,进而在认知、情感、态度、能力、价值观等方面获得发展。服务学习作为一种创新的教育实践,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实践育人和服务育人,促进学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大量研究表明,服务学习对大学生学术、职业、个性、公民和社会性发展等多个方面具有积极影响。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是我国高校当前开展实践育人和服务育人的主要方式,但或多或少存在着重视程度不够,活动缺乏科学设计,与学生学习活动联系不够紧密,参与质量不高等问题。服务学习可以为高校解决这些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有效开展实践育人和服务育人提供重要借鉴。

二、研究设计与实施

本研究在梳理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以经验教育理论、经验学习周期理论、服务学习效果分析框架为理论基础,并以大学生发展七向量理论、“输入—环境—输出”模型等为参照,分析参与服务学习活动对大学生能力发展的影响。

(一)研究工具与样本特征

本研究使用的研究工具是《西安交通大学本科生就读经验调查问卷》。该问卷包括大学生社会经济背景、学术参与、全球化经历、服务学习、学习环境、学术与个人发展等内容。调查通过网络方式面向西安交通大学全体在读本科生进行,回收问卷6811份,其中有效问卷6266份,有效率为92%。

(二)研究方法

主要使用SPSS22.0、Amo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的方法有描述统计分析、t检验和方差分析、χ2检验、因素分析、信度分析、回归分析等。

三、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1.大学生服务学习的参与度不高,且组别差异显著。就整体而言,大学生服务学习的参与度不高,主要表现为类型单一、时长不足。从类型看,大学生参与的服务学习主要集中在教育、健康、社会问题和环境这4种类型,超过60%的学生参与的是教育类服务学习。大部分学生选择参加教育类服务学习的原因可能是:①西安交通大学拥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浓厚的教育氛围,这种资源和环境对教育类服务学习有支持作用;②西安交通大学的学生大多具备扎实的知识积累和较强学术能力,学生参与教育类服务学习更容易发挥其自身优势。从服务时长看,大学生投入到服务学习中的时间较少,有一半的学生其服务学习时长不足10小时,有1/4的学生其服务学习时长在10小时到20小时之间。从组别差异看,不同性别、年级、学科、社会经济背景的大学生参与服务学习活动的比例存在显著差异。从性别看,女生参与服务学习的比例显著高于男生。从年级看,随着年级的升高,大学生参与服务学习的比例逐渐降低。从学科看,社会科学和人文艺术类学生参与服务学习的比例要高于自然科学类学生。从社会经济背景看,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参与服务学习的比例较高,家庭条件一般的学生参与比例较低。

2.大学生能力发展有明显提升且组别差异显著。就整体而言,大学生在校期间的能力水平有明显提升,其中研究能力的增长最多,其次是社会沟通能力,核心技能增长最少。从组别差异看,不同性别、年级、学科、社会经济背景的大学生,其三个或其中部分维度的能力发展存在显著差异。从性别看,男生核心技能、社会沟通能力的发展显著高于女生。从年级看,三种能力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四年级学生最高,三年级次之,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较低的特征。从学科看,不同学科的学生在社会沟通能力发展上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人文艺术学科的学生社会沟通能力的发展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学科学生。从社会经济背景看,在三种能力发展水平都表现出了富有阶层和低收入阶层学生能力发展水平较高、中产阶层和中上阶层学生能力发展水平较低的特征,呈现出“U”型特点。

3.大学生参与服务学习对其能力发展有积极影响。①参与服务学习对大学生核心技能、研究能力和社会沟通能力发展都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但影响程度较小并与其他因素存在相互作用。②参与服务学习时长对大学生核心技能、研究能力和社会沟通能力发展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参与服务学习100小时以上,对大学生3种能力发展水平影响最大。③服务学习与课程结合与否对学生不同维度能力发展的影响机制不同。服务学习与课程结合对大学生核心技能、社会沟通能力发展都没有显著影响,但对研究能力具有消极的影响。

(二)对策建议

1.高校应积极探索服务学习模式。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重视推广服务学习理念。服务学习对于促进学生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无论是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还是从学校教育变革以及我国社会转型期所面临的挑战和现实问题来看,在我国高校开展服务学习都是一种现实的需要和选择。②应根据不同主体需求和特点科学设计服务学习活动。服务学习应根据不同性别、年级、学科、社会经济背景的学生需要进行设计,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参与服务学习的积极性。应鼓励教师结合自己的课程参与服务学习的设计和指导,通过在课程中设置服务学习内容,指导学生完成服务学习活动。学校在设计服务学习活动时,也要充分考虑自身的情况。设计服务学习活动还应该与社区建立联系,提前了解社区真实的需求,将社区需要与服务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真正进入社区参与服务。③进行课程创新,加强服务学习与课程学习的互动和协同。当前高校在课程教学中,大多还是以传统的理论学习为主,学生实践等环节相对匮乏。因此,高校应该在课程设计和课程组织等方面进行创新设计,可以考虑将服务学习纳入课程体系中,使得课程学习与服务活动有机地统一起来,既有助于学生掌握课程内容,又能培养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另外,在课程教学中,还要注意加强服务学习与课程学习互动和协同。一是教师要和学生积极沟通,通过有效的师生互动促进学生参与服务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起到指导、引导学生的作用。二是教师要与教务部门、社区进行有效协同,根据社区需求与教务人员一同开发不同服务学习课程,在课程设计、学生选课、课程教学和课程评价等方面协同设计,共同推动服务学习的开展。④加强过程控制,确保服务学习质量。一个完整的服务学习过程包括准备、行动、反思和庆贺4个环节,但我国高校开展的服务学习大多有准备和行动环节,而缺失反思、庆贺环节。这两个环节的缺失,是导致服务学习质量不高,效果不好的重要原因。因此,在服务学习活动中,要加强过程控制,确保服务学习的准备、行动、反思和庆贺等每一个环节都具有意义,真正发挥服务学习的效果。

2.学生应积极参与服务学习活动。①大学生要充分认识服务学习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本研究发现,参与服务学习活动对大学生核心技能、研究能力和社会沟通能力的发展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因此,大学生要充分认识到服务学习是帮助自我成长,促进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②大学生要积极参与多种形式的服务学习活动,促进自身成长。本研究发现,大学生服务学习的参与度还不高,参与的活动主要集中在教育、健康、社会问题和环境这四种领域,投入服务学习活动的时间也较少。但本研究发现,只有参与较长时间的服务学习活动,才能对学生能力发展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因此,大学生应该尝试多种形式的服务学习活动,增加在服务学习中的时间投入。③大学生要走出学校接触社会,在服务学习中积极反思。大学生最终都要走出学校,进入社会,社会是大学生未来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平台。本研究发现大学生在参与服务学习时更加倾向于在校内参加服务学习,这表明学生的服务学习更多是以学校提供的资源和环境为依托,与社会的联系和接触还不够紧密。因此,大学生应该走出校园接触社会,积极参加校外服务学习活动。

(《中国高教研究》2019年第3期,内容有删节)